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国五千年璀璨文明皇冠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是华夏文明的具体体现,而家谱学则是传承这一文化的最佳的、不可替代的媒介。历史上各姓氏所修撰的谱牒浩如烟海,但是历尽几千年战火兵燓,又有十年文革浩劫,所存谱牒几无完者。?xml:namespace>
今幸逢盛世,百花齐放,修谱之风又迎高潮。《孔子世家谱》新修完成,并登入世界吉尼斯“世界最长家谱”记录。毛泽东后人毛新宇携江南毛氏后人于江南毛氏发祥地江山石门清漾村“呈谱归宗”。都是中华家谱史上千年不遇的盛事。
我祝氏,自商周受姓以来历三千余年、百余世,枝繁叶茂,星罗神州,各宗、各支多有修谱,流传于今者也为数可观。但因古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原因,始终未能形成全国统一之祝氏族谱。而今,国富民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修撰全国统一的祝氏族谱条件业已成熟。借助网络之神力,成百上千的有志于祝氏家族文化发展、传承的族人通过QQ、论坛等形式共聚一堂,共议修撰《华夏祝氏总谱》(暂定名)之宏业。余不惜笔陋文拙,乃为此草拟以下规划,以供列位高士参考:
第一步、广招人才。
通过网络QQ、论坛、网站等形式广泛召集有志祝氏族人,为以后修《总谱》提供以文字、网络、信息、家谱专业学、编辑、出版为主的技术支持,以富裕族人捐赠、一般族人集资为主的资金支持。
第二步、建立实体。
在以上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成立“华夏祝氏宗亲会”,下设《华夏祝氏总谱》编辑委员会、祝氏文化发展基金会、祝氏文化网等。并常设办事处。
第三步、收集资料。
利用招募的大批人才,通过网络搜索;各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查阅、民间查访,等形式广泛收集资料。主要有各宗、支、派的自修族谱;祝氏的源流分派;祝氏历代名人及文化集成等。
第四步、正式开修。
待初步准备完成,即宣布正式开修《总谱》。建议可以组织全国祝氏族人代表,共赴桥山,恭祭祝氏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并宣布祝氏《总谱》修撰工程启动。
祝氏流传,支繁派茂,不可能形成绝对统一的一部族谱,故可本着求同存异、互承互补的原则达到相对的统一。初步设想总谱有以下构成:第一部分、祝氏渊源及分派。第二部分、祝氏各大宗的族谱汇总(主要有江南宗、江北宗等)。第三部分、各小支派,因各种原因已难以找到确切的支脉流传记录,可以独立按可查的世系编谱。第四部分、祝氏家族文化,包括:各版本家谱简介、各地宗祠情况、各地与祝氏有关的文化遗存、历史上的祝氏名人传、祝氏文学艺术成就、历史上祝氏所得到的列朝恩荣、功德、各地祝氏堂号庙联匾额、等等。
第五步、宣布修撰工作完成。
修撰工作完成,并付以印刷。完成之后通过媒体通告天下,并分藏全球祝氏各大小宗、支、派;各地祝氏宗祠;送藏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祝氏的发源地山东济南、山西太原起建祝氏总祠并举行全球祝氏后人大祭祖。
众所周知,《祝氏总谱》的修撰工程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需要天下祝氏子孙共同努力、万众一心。修撰工程也绝非一朝之功,少则一年、数年,多则十数年、数十年,参与诸君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修撰工作中可能会碰到以下困难:1:长时间的无薪资工作;2:浩如烟海、毫无头绪的资料查询;3:资金支持的难以为继;
然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辈持之以恒,修撰工作就一定能够完成。谱成之日必是历代祖灵欣慰、百万族人鼓舞之时。
祝氏一百一十世裔孙郎峰祝氏六十四世裔孙
浙江江山祝忠勇草
2009年11月7日